文章一覽:關於螳螂的問題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
agroholdings |
發表於: 2007/09/13 01:41:16am |
以下是我翻譯的文章 本來沒有打算發表 但是看到很多同好有興趣 就不自量力拿出分享 平常我都直接看英文 所以也沒有太多機會去修飾中文 但是內容應該還是可以看懂 祝您繁殖成功 任何螳螂品種都可以根據這文章基本原則來做
Hymenopus coronatus (Malaysian 蘭花螳螂) 外觀: 蘭花螳螂 是難以置信地隱身在寵物交易中取得不易。原因歸結於繁殖不易和野生個體收集的禁令。這的確使蘭花螳螂成為螳螂 王國中的寶石。這些原因使蘭花螳螂顯得特別珍貴。蘭花螳螂如其名身體進化模擬蘭花型態甚至花的顏色。他們的顏色範圍從桃紅色到白色到紅色和甚而綠色。蘭花螳螂各條腿發展出半圓耳垂如同花瓣。當受到威脅, 蘭花螳螂 將自己展平並將向外讓自己看起來像花。公成蟲是白色的點綴棕色紋路而母成蟲則是白色的點綴棕色或綠色紋路。
性別辨識: 蘭花螳螂若蟲最早可以L2 二齡辨識性別。公蟲在各脫皮後將維持個體小而母蟲將繼續增長。公成蟲與母成蟲比較是難以置信地微小。在任一個觀點來看這或許是最極端的性型態差異。儘快將公若蟲分開飼養是有利。公若蟲非常迅速地將成熟因此必須讓成長減緩同時母若蟲必須被加速以保證能達成適當繁殖目標。母蘭花螳螂可生長至3 英寸長而相對微小的公蘭花螳螂幾乎超過1 英寸而已。
生長環境: 蘭花螳螂 需要高濕度, 特別是所有階段若蟲。雖然濕度下落不會危害螳螂存活, 這是最好維護濕氣在80-90% 。溫度變化在寬的範圍。減速的公若蟲可被保留在15 C (大致60 F) 同時被加速母若蟲可被保留在30-33 C (86-91 F) 。溫度高更加快速他們增長... 但將注意別烤死它們。
飼養籠子: 蘭花螳螂若蟲可養在一個小容器內放置毛巾紙在底下... 一旦他們比他們的容器長得大(意思是讓他們仍然有脫皮空間), 移動到更大的容器, 但保持小使追捕獵物容易。一旦他們是通過L6, 不同容器鋪層例如種蘭花的水草可被使用來替換毛巾紙。一如既往, 是給螳螂適當的空間脫皮。建議的大小是內部尺寸以長寬高度至少是螳螂長度的三倍。例如, 一1 英寸螳螂不應該被保留在任何杯子或其它容器小於3x3x3 英寸。我聽過, 這個種類可能共同地生活。我自己未嘗試所以不會推薦這樣子飼養。
餵食: 蘭花螳螂 不是非常挑剔的, 但是好營養是必要以適當地幫助生長。使用飛行昆蟲餵食譬如飛蛾和蒼蠅等等。這些食材昆蟲可事先餵食蜂蜜或加糖的水以便給螳螂額外的營養素。請務必禁用可能嚴重危害螳螂 的食料昆蟲。黃蜂和蜂不被推薦除非刺事先被去除了..., ,蜂沒有什麼汁液如此無論螳螂 只吃外殼(我試過) 。剛出生螳螂開始使用果蠅慢慢換成蒼蠅當他們增長最終使用飛蛾和更大的獵物。蟋蟀也可被使用如果在餵食前,適當的補充營養素 而偶爾一或二隻蟋蟀不會危害螳螂。
脫皮: 像多數螳螂一般, 當時刻來蘭花螳螂會倒吊著脫皮。脫皮前一天或二在若蟲將拒絕食物此時應注意濕氣以保證適當的脫皮。母蟲將脫皮7 次達到成蟲而公蟲只脫皮6 次... 這就是為什麼減慢公蟲同時加速母蟲的生長速度非常重要。只要維護適當的濕氣, 正常脫皮不應該有問題。脫皮後允許螳螂 獨自1 天變乾稍後就會恢復進食。
繁殖: 在脫皮2 個星期以後("2 星期" 規則可以普遍適用於母蟲, 公蟲則可在1 個星期之內), 將母蟲引入公蟲的籠子。要確定母蟲事先被餵飽並且與公蟲接近時繼續餵食。公蟲與母蟲交配不容易因此必須允許公蟲以他自己的方式進行。進行中公蟲偶爾地在母蟲身上敲打與如果母蟲已經成熟, 她將允許與他交配。您可以設法手工引導公蟲至母蟲的後面, 但公蟲非常膽小多疑也許會有些困難。一旦交配成功, 移開母蟲並安置她在一個容器使她能順利生產螵蛸。產下2 或3 螵蛸後可以再度交配以增加受精以便產下最後幾螵蛸, 但這不是必要的。
螵蛸: 交配後幾天到幾星期母螳螂會產下第一個螵蛸。螵蛸 是大約2 英寸長起初是白色, 在一天或2 以後變成淺褐色。這些螵蛸必須保留在和成蟲一樣條件以避免變乾。維護濕氣在80-90% 保留溫度在80-85.F像一般若蟲飼養 條件在5-6 個星期之內50-100 個若蟲就會孵化。剛出生小螳螂是紅色和黑的在他們的第一脫皮之後將變成他們的白色和桃紅顏色。若蟲如同這之前建議飼養並且在第一次脫皮之後將若蟲分開完成累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