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hoho900812
[LIKE=pckkman;kmuh5816;=LIKE]見綠就吃!認識造成東非嚴重蝗災的「沙漠飛蝗」 多年研究昆蟲行為學,又專攻直翅目的中興大學教授楊正澤表示:「台灣的農政主管單位動植物防檢疫局基於職責,立即啟動植物疫情監測系統,主要是針對可能會對台灣造成最大威脅的東亞飛蝗,或稱作菲律賓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其實經統計學計算,蝗災並不是少見的現象,在一般蝗蟲和其他病蟲害等造成的農業傷害,就佔了30∼40%。「飛蝗蝗災因為大約13∼15年才會發生一次,就算是區域性的危害,也因為發生地區主要都在惡劣地形,相對在農業上造成的損害,其實僅僅只有0.2∼0.3%。」對於數據分析上,楊正澤表示。 而這次蝗災之所以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關切,其原因在於沙漠飛蝗造成的是作物一次性的損害,農民經濟收入掛零,直接影響當地民眾生計。所以在分析今(2020)年蝗災是否特別嚴重之前,得要先來了解沙漠飛蝗的生理特性。 沙漠飛蝗的特別之處 飛蝗遷徙的行為會造成蝗災快速擴散,其中的多形性(polyphenism)更佔了很重要的角色。 多形性又稱多態性,指蝗蟲會在受到刺激後發生變型(transformation)。「作為觸發多形性的誘因,可以是從外在環境到昆蟲的內在因子皆有可能。」對這部分的研究,楊正澤解釋:「飛蝗的外表型態,包含了體色、斑紋、大小和身體比例等蛋白質的表現上,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尤其這次蝗災又多發生在非農業密集區,一般來說,不經常發生翻土、除草等耕作行為的農地,會更易受到蝗蟲的侵害。」楊正澤說道。這些土地在面對接踵而來的大雨、水災等極端氣候的接連影響下,導致長期乾旱呈散居模式的蝗蟲,得以趁著有降雨的時間,為了獲取食物而大量的聚集、繁衍並進行高密度的產卵。「根據研究顯示,這些卵可以在惡劣環境中存活長達180天之久,所以可以適應沙漠乾季時的惡劣乾旱環境。」[url=https://www.ku168.com.tw/about.html][color=#F0F8FF]線上百家樂試玩[/color][/url] 而遇到雨水的飛蝗卵,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樣順利孵化,若蟲(按:漸進變態類昆蟲的幼期稱謂)平均一平方公尺可以達到一萬隻以上的驚人數量。
-- 作者: qmama982 東非的沙漠飛蝗蝗災,確實令人觸目驚心。從報導中看到,這不僅是單純的農業損失,更是直接衝擊當地民眾的生計,讓原本就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楊正澤教授的分析很深入,特別提到蝗蟲多形性的觸發機制和卵在惡劣環境下的高存活率,這些生理特性都解釋了這次災害的棘手程度。 面對這種規模的自然災害也讓人反思,如果能有更即時有效的資訊,或許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損失,而不是等到災情嚴重才想辦法如[url=https://www.0935050656.com/product.php?ID=314]收購名錶[/url]般地亡羊補牢,聯合國的支援固然重要,但長遠來看,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預警與防範機制,才是關鍵。畢竟,生命韌性如此強大的沙漠飛蝗,一旦爆發,造成的破壞力遠超想像,甚至可能讓辛苦建立的家園一夕歸零,就像一塊珍貴的勞力士手錶不慎遺失,那种痛心與無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