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昆蟲貼圖區》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forums.cgi?forum=2)
--- 巨人的以退為進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1806)


-- 作者: razzle
-- 發表時間: 2011/05/21 00:20:31am

[LIKE=wq2004;辰太郎;羅傑;ringkingka;Vendli;蕃茄;我愛GTR;甲蟲印花;buglifter;愛昆蟲的阿儒;curculio;fff;神愛蟲;葉落;宗燁;chinyu;宏亮;eric71903;kuwata;l20049;最愛甲蟲阿達;老兵;淡水峰哥;堯堯;ford4391;z蟲不放棄z;X肆蟲X;WayneChen;Rhinoceros;bmw竹;☆X-S★;cortex;lincarreras;哥吉拉;a91735;oba72367r;D計畫;chiang3138;oO甲蟲Oo;爆肝老爹;K19;e0963141457;湯姆哥;bbblackvin;sason;RTP;今天好冷;Crazyy;asw168;jason599220;王先生;Gadyxz;黃阿炫;肘之公子;kulokawa001;LZH;=LIKE]小型的長戟不長長角
其中的邏輯似乎很好解釋:
小型個體沒有份量
輕飄飄的身軀即便搭配了一根長角也打不贏人家
還不如把長長角的精力放在讓身體可以再大一些
至少可以以打游擊的方式趁大型公蟲沒有注意的時候偷偷抱住母蟲交配
如果被發現了
沒有礙手礙腳的犄角還可以迅速逃跑

養蟲就是為了養出超大個體
邏輯上而言
愈重的幼蟲成蟲愈長
沒有錯
但很詭異的是
似乎當幼蟲重到某個境界的時候邏輯就峰迴路轉

大家還記得PSK養的DHH米腸嗎?
165克的長戟幼蟲體重
到現在全世界無人能破

以邏輯來推算
米腸要羽化成170 mm以上的成蟲
但是米腸並沒有化蛹成長角型的個體
令人匪夷所思
當時我心中有一個假說
但是一直沒有提出來

一直到昨天
我看到了一個朋友的DHH標本
心中的假說又浮了上來
我特地把蟲友的特殊標本借回家研究

[img]http://a.imageshack.us/img847/7371/12175649.jpg[/img]
在沒有比例尺的情況之下
你不會想太多
這隻的胸角比例並不起眼
用比例來看
這隻就是一隻普通的13 cm個體

[img]http://a.imageshack.us/img543/7986/45028441.jpg[/img]
但是放在另外一隻個體旁邊時
你會發現牠的身體非常巨大

這個時候你會問:
"那左邊那隻個體多大? 14 cm的長角型個體?"

其實不然
[img]http://a.imageshack.us/img862/6363/12290017.jpg[/img]

這隻特殊DHH標本到底多大?
看看翅鞘
[img]http://a.imageshack.us/img832/2204/39743776.jpg[/img]

看看體長
[img]http://a.imageshack.us/img221/673/39773667.jpg[/img]

以這隻標本的翅鞘尺寸而言
全體長應該要17 cm以上!
但是卻只有15 cm
為什麼會這樣???

以下是我的推論:
除了和對手打鬥以外
長角根本是吃力不討好的東西
不管是飛行, 穿梭於樹枝間, 挖洞, 或是躲避天敵
長角都是障礙
翅鞘大小相當的個體或許就靠犄角長短輸贏
因此長長角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某個體的身軀已經巨大到沒有對手推得動
那還需要礙手礙腳的長角嗎?
就好像重量級的相撲選手即使手無寸鐵也不怕被一個瘦子用竹竿推倒

日本的數據顯示以DHH而言
130-140 g之間的幼蟲最有機會變成160 mm的成蟲

大家有沒有發現
之前吉田賢治拿出來賣的172 mm DHH
並不是身軀很大的蟲
而是胸角非常非常修長

如果我的假說是正確的 (也就是DHH的幼蟲到某個重量以上就不長長角)
那180 mm可能永遠只是傳說

另外我也很好奇的是
幼蟲可不可以直接控制自己的犄角要長多長?
還是間接靠環境來影響DNA的轉錄因子


-- 作者: wq2004
-- 發表時間: 2011/05/21 00:31:07am

文章內容值得討論,其他大兜蟲也可能有相同狀況
體型大應該比犄角長更具優勢吧


-- 作者: 黑喵喵
-- 發表時間: 2011/05/21 00:40:11am

[LIKE=蕃茄;甲蟲印花;curculio;fff;老兵;BMB;D計畫;oO甲蟲Oo;oba72367r;=LIKE]真是一個發人省思的方向...
想請問.對於這種結果當成"一位是瘦長型個體.一位是矮胖型個體.
所以儘管幼蟲體重一樣.成蟲就是不同表現"
您的看法(這應該是以往大家的普遍認知與推測)
倘若你的想法正確.那未來只要鑽研那個體重點.仍是有機會突破180大關.

幾年前也曾想過180個體到底可不可能實現.
小弟一直以來還是以"角身比例"為考慮方向.
順便連結當年的飼育記錄供參考: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2003
這批後代小弟養的尺寸也不錯.但比例沒上一代好.
所以還在尋找答案中..........


-- 作者: enttiger
-- 發表時間: 2011/05/21 10:46:42am

賴兄,

昆蟲這種生物,有的種類確實會因環境而改變身體。

請問不知道有沒有這隻蟲的飼育紀錄?
他的兄弟姊妹又是如何呢?
他的父母又是怎樣的體型呢?

或許上述資料可以幫助我們釐清一些事情....


-- 作者: 有仔
-- 發表時間: 2011/05/21 11:46:25am

有夢想才會有動力..既然有172實物.不如把目標先挑戰172.等您先破172再說吧!之後的結果!誰知道~~~


-- 作者: 哥吉拉
-- 發表時間: 2011/05/21 11:01:30pm

[LIKE=oba72367r;D計畫;chiang3138;gjo3yj6ej03;enttiger;爆肝老爹;K19;johnkin;yoshi;e0963141457;哥吉拉;阿文;武屍;=LIKE][這篇文章最後由哥吉拉在 2011/05/21 11:06p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黑喵喵[/u]在 [i]2011/05/21 00:40am[/i] 發表的內容:[/b]

所以儘管幼蟲體重一樣.成蟲就是不同表現"
您的看法(這應該是以往大家的普遍認知與推測)
...
[/quote]

小弟認為這個普遍的認知是有問題的~

曾經觀察過手邊的幾個長戟血統
發現在相同的飼育狀況下,每個不同的血統的幼蟲“體型”表現是會不同的
極太型的幼蟲通常較寬粗,體重也較重
而長角型的幼蟲體型會較細長而體重較輕
常常有蟲友以不起眼的幼蟲體重而養出超長成體
所以僅以重量來衡量將來的表現是不太準確的
幼蟲重量,只能視為同批子代間的差異而已

不知各位是否曾經仔細觀察過化蛹衝角的過程
胸角長度是取決於皺褶的多寡,而非擠進了多少的體液
蛹皮是有一定的張力與韌度的,所以就如同您買了一顆海灘球,再怎麼用力吹它還是只能有那麼大
這些皺褶,應該在幼蟲期時早已決定的了
而這個決定應該就是所謂的“基因”

不知各位又是否曾經將長角型的公蟲拿來配極太型的母蟲嗎?
他們的下一代公蟲的表現會以既不粗也不長為多
因此母的挑選及累代顯得很重要
個人認為在基因上做挑選是比較有機會突破的

長角公配長角血統母,則下一代才有機會更長
畢竟,又粗又長是可遇不可求的˙˙˙˙˙


-- 作者: 黑喵喵
-- 發表時間: 2011/05/22 00:31:08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哥吉拉[/u]在 [i]2011/05/21 11:01pm[/i] 發表的內容:[/b]
極太型的幼蟲通常較寬粗,體重也較重
而長角型的幼蟲體型會較細長而體重較輕
常常有蟲友以不起眼的幼蟲體重而養出超長成體
[/quote]

你這樣一說.小弟也有印象觀查出這個現象.
以前也有不同蟲友跟我聊過類似問題.
但因為幼蟲實在難測長度.
只能幼蟲放一起比較才看得出來.
因此沒特別做記錄.
也就沒繼續研究後續了.


-- 作者: 長戟
-- 發表時間: 2011/05/22 11:28:58am

[LIKE=王先生;=LIKE][這篇文章最後由長戟在 2011/05/22 11:29am 第 1 次編輯]

本來生物在野外就會以最有利的身型來生存

就如razzle大所言

長角本身就吃力不討好

移動時會有一定的問題、負擔

感覺當身型與角達到一種"平衡"的比例時,角的長度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粗壯的體型彌補了胸角長度,即使是角再長,也動不了他。

對他而言這可能就是對他最有利的外型

但因為個體僅此一隻,沒友一定數量來當作參考根據,我也不太敢下定論,

所以也不排除只是這一個體的單一外型差異。


以上個人淺見


還請各位前輩們指教


好久沒看到這麼值得研究的問題了~~


© 中文版權所有:昆蟲論壇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