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love昆蟲 [LIKE=林翰;tianyoher;gacsliu;fff;BOSS爸爸;timmy;D計畫;阿布拉;kuwata;就愛兜鍬;hank喜歡昆蟲;=LIKE]能飛?不能飛?─名和異跳螳(Amantis nawai)
周倖瑜於2006年所發表的名和異跳螳 (Amantis nawai (Shiraki, 1908)) 翅的二型性:台灣地區名和異跳螳雄蟲具有不同翅型一文指出,台灣的名和異跳螳雄蟲具有微翅型及長翅型兩種型態,該研究解剖名和異跳螳雄蟲兩種型態個體的生殖器並比對,發現兩者並無差異,且微翅型的雄蟲及微翅型的雌蟲交配後可以產下兩種翅型的雄蟲,因此認為長翅型的雄蟲與微翅型的雄蟲是屬於同一種螳螂。 為何要演化出兩種翅型的雄蟲?該研究指出,名和異跳螳的族群分佈並非平均分佈於整個森林底層,而是呈現不連續的分佈,每個一段距離才會出現較多個體,因此推測可能是因為長翅型的雄蟲具有較長距離飛行的能力,能避免同一地區的近親交配,但微翅型的雄蟲體型較長翅型的雄蟲來得小,相較於長翅型的雄蟲具有較優異的躲藏能力,可以降低被天敵捕食的機率,因此天擇較偏好具有兩種翅型,但這個假說需要更多實驗來驗證。 昨晚夜觀時,有盞燈在步道路口,我們先在燈下找找看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昆蟲,拍了幾隻蛾後,我便在那找到了這隻名和異跳螳,有可能是因為在那捕食趨光的小昆蟲,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名和異跳螳的成蟲,看第一眼還覺得是汙斑螳屬(Statilia)的若蟲或是大巨腿螳(Hestiasula major),但回過神來才發現原來是從沒見過的名和異跳螳。 參考資料: 圖為名和異跳螳 Amantis nawai (Shiraki, 1908) 微翅型雄蟲
-- 作者: tianyoher 如果說長翅型的雄蟲具有較長距離飛行的能力,能避免同一地區的近親交配,其反面解釋,是指微翅型的物種因無法長距離移動,就容易產生近親繁殖嗎? 微翅型的雄蟲及微翅型的雌蟲交配後可以產下兩種翅型的雄蟲,所以堪認長翅型的雄蟲與微翅型的雄蟲是屬於同一種螳螂;但螳螂是屬於肉食性昆蟲(因此有地域性),個人推測或許在食物不足的環境下,長翅型的雄蟲因為具備較佳的飛行能力(因為翅膀構造關係,體型相對較大),容易有較大的獵食範圍與交配機會(相對的被補食的機率也較大,此又演化造成體型更大、有更好飛行能力的物種才能逃避捕食)。在食物充沛的環境,雄蟲不需長距離移動就可輕易捕捉到獵物,體型大且會飛行的物種反而因躲藏不易而容易被捕食(此時翅膀反而變成累贅),因此天擇演化使得微翅型(體型較小)、具保護色的個體具有競爭優勢。若此,長翅型雄蟲與近親交配似乎沒有什麼太大關係。 是以,將短翅型的雄蟲親代放到食物不足的環境,或許慢慢的長翅型的子代雄蟲就多了起來;而將長翅的雄蟲親代放到食物充沛的環境,其長翅型的子代雄蟲就會逐漸消失,以上二者都還是同一物種,卻具有不同外型特徵,這應該都是天擇演化的結果。 有錯請指正
-- 作者: love昆蟲
[quote][b]下面引用由[u]tianyoher[/u]在 [i]2017/05/01 09:55:29am[/i] 發表的內容:[/b] 微翅型的雄蟲及微翅型的雌蟲交配後可以產下兩種翅型的雄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