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love昆蟲 [LIKE=beetles1000;阿勇哥;Hsu;阿布拉;就愛兜鍬;=LIKE][鬼月系列-鬼影] 鬼月系列的最後一隻蜻蜓,灰影蜻蜓(Zyxomma obtusum)壓軸豋場,灰影蜻蜓是臺灣三種晨昏型蜻蜓中最晚被發現,也是最晚活動的種類,分佈於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的大東諸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及臺灣。臺灣的灰影蜻蜓2004年才由林試所的葉文琪於蘭嶼採集到一隻雌蟲,隨後亦於墾丁、綠島等處發現灰影蜻蜓並採集標本,於2006年連同另外兩種臺灣新紀錄種黃肩洵蟌(Sinolestes edita)、黃尾弓蜓(Macromidia ishidai)一同發表於國內期刊「台灣昆蟲」。 灰影蜻蜓的種小名obtusum有暗淡的意思,雄蟲全身灰色,翅端則有黑斑,而雌蟲外觀略似纖腰蜻蜓(Zyxomma petiolatum)雌蟲,但灰影蜻蜓雌蟲整體較為粗壯,身上具有白粉,且翅端為具有黑斑。 在這三種較晚才會活動的蜻蜓中,灰影蜻蜓是最晚才開始活動的,常常要等到天近乎全黑才能看到灰白色、像是鬼影般的灰影蜻蜓開始飛行。相較於另外兩種,灰影蜻蜓似乎更不挑水域,像是天然的池塘、颱風造成的暫時性水坑、甚至人造的小水池,都有可能發現灰影蜻蜓。 灰影蜻蜓最早在蘭嶼被發現,隨後亦於臺灣本島的墾丁被記錄到,過沒多久又於高雄、臺南、臺東等地被記錄,近年甚至在宜蘭也記錄到了,而西部最北的紀錄則為臺中新社在前幾天有人拍攝到灰影蜻蜓雄蟲的影片。是否正在往北快速擴散?或是調查過於缺乏,且灰影蜻蜓的活動時間太晚,並非一般調查蜻蜓的時間,導致許多地區未被記錄到所造成的現象,仍須深入研究調查。 我第一次看到灰影蜻蜓是在宜蘭的礁溪,那地方相當人工化,看起來不是什麼觀察蜻蜓的好地方,但聽聞那邊曾經有記錄過灰影蜻蜓,就抱著就算沒看到也可以去礁溪市區吃好料的心情過去看看。當天大約五點左右抵達現場,一去就看到夜遊蜻蜓在來回巡弋,當下非常興奮,因為那也是我第一次觀察到夜遊蜻蜓,很努力的嘗試拍了幾張照片之後,已經快要六點半了,天色暗了,那時候不知道灰影蜻蜓這麼晚才出現,已經往回走準備去吃好料的時候,突然一個灰色的影子竄出來,我沒有懷疑就認定那是灰影蜻蜓了,除了灰影蜻蜓實在想不到有其他東西長得是這副模樣,我跟著牠來回奔跑,但始終沒拍到什麼好照片,過陣子發現牠在某個地方開始定點飛行,走過去一看,發現有隻雌蟲正在產卵,而牠在一旁護衛,才順利拍攝到照片。 下圖左為灰影蜻蜓雄蟲,右為灰影蜻蜓雌蟲 參考資料: 灰影蜻蜓發現史:http://nc.biodiv.tw/bbs/showthread.php?t=5805
-- 作者: Roy890026 [LIKE=love昆蟲;=LIKE]沒想到灰影蜻蜓有白粉的是雌蟲,以前都以為帶粉的蜻蜓都是雄蟲,像是白刃蜻蜓 Orthetrum albistylum speciosum,還滿有趣的。
-- 作者: clark
[LIKE=love昆蟲;=LIKE]感謝分享~~~~
-- 作者: love昆蟲
[quote][b]下面引用由[u]Roy890026[/u]在 [i]2017/09/12 01:33:20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love昆蟲
[quote][b]下面引用由[u]clark[/u]在 [i]2017/09/12 08:12:45am[/i] 發表的內容:[/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