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昆蟲論壇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leobbs.cgi)
-- 《蟲友留言板》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forums.cgi?forum=7)
--- 關於寶山(模式產地)天牛的問題 (http://insectforum.no-ip.org/gods/cgi-bin/topic.cgi?forum=7&topic=5673)


-- 作者: Cesar
-- 發表時間: 2007/07/14 11:44:33am

剛剛翻"台灣天牛圖鑑",
偶然注意到三種模式產地在新竹寶山的天牛,
分別是:

寶山長毛天牛(P.224)
寶山細角天牛(P.343)
寶山絲角短翅天牛(P.158)

我的疑問是後面兩種。
關於寶山細角天牛,
書上寫的生態習性是棲息在1000~1200m的闊葉林,
且分布在中南部山區(南投日月潭、南山溪...etc.),
而該欄地圖所示的分布範圍也不涵蓋新竹。
如果如此,當初模式產地怎會在新竹縣寶山呢?
該不會是棲息在當地的族群消失得差不多了...??

至於寶山絲角短翅天牛,
我的疑問是該蟲廣泛分布在西部低山地區,
可是地圖標示卻在高山上的一小塊,
不知是有什麼原因嗎?

因為之前常跟同學去寶山水庫玩,
特別注意到寶山模式產地的天牛...
希望對天牛有研究的蟲友能提供答案,
感謝 :em25:


-- 作者: Hsu
-- 發表時間: 2007/07/14 02:16:07pm

呵呵呵
古老地名與現今地名的對照確實很讓人煩惱,但找尋地名的演變也非常有趣。
新竹 寶山這個地名是1929年才首次出現於地圖上的地名,原屬於 新竹州 竹東郡。日本人行政區劃分時將 草山庄、雞油凸庄...等地更名為"寶山"獨立出來,光復初期寶山先是劃入新竹市寶山區,後來才成為新竹縣寶山鄉。這個舉動人們的"觀念"將原屬於「竹東」的 寶山轉成屬於「新竹」。
[color=#BDB76B]以下是我個人推論,只可參考不能相信[/color]
這些模式標本都建立於1930年左右,採集者若是將地名寫 竹東 寶山,我們或許不會懷疑它的產地。但當時寶山已脫離竹東,所以直接寫 寶山,幾經變更...讓我們認為"產地"是今日海拔只有100~200m的寶山。

另外
當時的環境和氣候也是可能因素,我 伯父和老爸常說 台北以前很冷,他們小時候暑假回台灣常因為大屯山下雪,去爬大屯山。兩人都堅持在今日中青礐附近就有雪,今日而言,不太可能。10~20年來只有一次雪下到450m左右。中青礐海拔約400m。


-- 作者: 呂仔
-- 發表時間: 2007/07/14 05:14:0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esar[/u]在 [i]2007/07/14 11:44am[/i] 發表的內容:[/b]
剛剛翻"台灣天牛圖鑑",
偶然注意到三種模式產地在新竹寶山的天牛,
分別是:

寶山長毛天牛(P.224)
寶山細角天牛(P.343)
寶山絲角短翅天牛(P.158)

我的疑問是後面兩種。
關於寶山細角天牛,
書上寫的生態習性是棲息在1000~1200m的闊葉林,
且分布在中南部山區(南投日月潭、南山溪...etc.),
而該欄地圖所示的分布範圍也不涵蓋新竹。
如果如此
[/quote]

古早時候,相信日採的其實不是很多人...
單抓天牛的人更少..................................
在人力有限的範圍及採集地範圍限制...
所以無法能跑完整個台灣的每一片地...
就只能以眼睛看到的,採集到的做為依據..
所以就有了誤差.......
在來產地模式只能做依據參考..並非唯一定的答案
海拔也是做為依據的東西..
若是一切都以舊有資訊產地模式與海拔方式去採集...
相信玩到最後,會越來越心虛.....................
最後將會發現:
1.植食樹種會因為地點不同而有差異
2.海拔棲息地會因為地點溫度而會導致海拔高低差距
3.未歸入模式產地的地點,不代表其他地方就沒有


-- 作者: Cesar
-- 發表時間: 2007/07/15 02:33:33pm

謝謝兩位的答案~^^

圖鑑基本上算靜態的指南
如果考量到人文與自然環境的動態變遷
舊有資料的確會讓人感到困惑...^^||


-- 作者: Hsu
-- 發表時間: 2007/07/15 03:59:23pm

另外補充
較早期(1920年以前)發表的產地,大多只寫 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應該是日本人對台灣的了解不夠,也較難深入台灣山地探索。1930年以後,隨著台灣各地風景名勝興起 草山(陽明山)、角板山、獅頭山、八仙山、阿里山(主要是爬新高山(玉山)的團體)、四重溪...等等地名的產地也跟著多起來,但我想這些地名與今日的觀念應該多少有差別。
如 角板山---應該是今日桃園復興之前的枕頭山 角板山警備道起點開始就算角板山,沿著警備道往雪山山脈深入幾十公里範圍內採集的標本有可能都稱「角板山」吧。沿線有數十座日本警察的駐在所,各有自己的名字,但每個駐在所管轄範圍非警政人員很難界定,但全線都歸 角板山管轄。或許學者一趟數日的採集下來。產地沿線都是"番社"名,全用 平甲名拼音,討論產地可能會很頭大,也許部分學者不寫小地名,全算是 角板山也說不定。



© 中文版權所有:昆蟲論壇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50318